
會計師專欄
財會新知
損益表是企業主首先會看的財務報表,用於顯示一家公司在特定期間內的銷貨收入、成本和淨利(或淨損失),反映了公司在該期間內經營活動的績效,是評估公司盈利能力和業務運營效率的指標。
不過在損益表上企業主常常把重點放在一開始的銷貨收入以及最後的本期淨利,但實際上並非這麼簡單,利用分段減法的方式,可以知道公司在營業活動中收取的收入分配給誰以及明確解說在哪些方面花了多少費用,透過減少費用或提高收入等方式來增加公司淨利。
銷貨收入簡單說明是指公司透過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從客戶賺取的錢,若以分解公式計算,「銷貨收入 = 單價 × 數量」,分解之後我們要提高收入的方式就是 (1) 提高單價;(2) 增加銷貨數量(客數),透過這方式分別思考因應對策。
要提升銷貨收入一定要分解跟分析,即使是糢糊的目標,也要透過分解原因,以落實到具體的行動當中。例如:便利商店並非所有行人都會進入購買,因此客數就變成了「行人人數 × 入店率 × 購買率」,從這分析去落實如何增加客數以提高收入。
延伸閱讀 ►►►營收就代表我賺的錢嗎?從營業收入理解應收帳款的重要性
公司為了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需支付的金額,即使公司收入為零也需要花費的金額。把成本、費用簡單來區分,「費用 =變動成本(費用)+固定成本(費用)」,想要降低費用分別思考因應對策:
假設創業開餐廳,從購買餐飲設備、裝潢、招募員工、支付薪資而這些就是固定成本,營業開始購買食材、外帶包材、刷卡手續費等隨營業額增加而產生的費用就是變動成本,透過判斷區分視營運性質來降低費用,這對公司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延伸閱讀 ►►►營業成本與營業費用意義大不同,教你區分兩者差異
淨利即銷貨收入扣除成本、費用而來,因此公司想要獲利必需從 (1) 提高銷貨收入 (2) 降低成本、費用這兩個角度出發。在思考這問題之前,可以先認識"收支平衡點",亦即銷貨收入多少大於成本及費用,根據成本、費用種類的不同,產生淨利的難度也隨之變化:
延伸閱讀 ►►►公司到底賺錢還賠錢?老闆必看「本期淨利」
損益表提供了對公司盈利狀況和業務經營情況的全面洞察,投資者和營運者可以通過損益表評估公司的盈利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經營效率,從而做出投資和經營決策。企業主透過財報雲,可以隨時利用手機 App 記帳,不用花費大量時間,就能即時產生符合規範的損益表,檢視公司目前營運狀況。
其他人也在看 ►►►資產負債表怎麼看?從「資產」看出公司價值
財報雲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Latest News
會計師專欄
財會新知
財會新知
財會新知
追蹤財報雲,給你最新的財務知識和品牌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