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計師專欄
財會新知
五月報稅季來臨,除了是大家熟悉要繳綜所稅的日子之外,對於企業而言則有兩個重要的稅要繳納——營業稅&營所稅。
在上篇有提到營業稅的計算方式以及稅率等內容,這次則是將重點聚焦在「營所稅」,台灣在「營所稅申報」這塊提供了多種申報方式,供企業主去做選擇,但對於新設立的老闆來說,到底應該選哪種申報方式比較好?現在就一次告訴你!
還沒看上一篇?立刻前往 ►►►營業稅怎麼算?報稅前這五點一定要知道!
營所稅是「營利事業所得稅」的簡稱,依據所得稅法第 24 條,是國稅局對於公司每年度的所得(純益額)課徵的稅,並根據所得稅法第 3 條之第 1 項規定,在中華民國境內經營的營利事業,都應依法規定課徵營利事業所得稅,其申報時間為每年 5 月 1 日至 5 月 31 日。這就跟我們個人的綜合所得稅是一樣的概念,主要是根據「收入所得」來課稅。
很多人會把營業稅和營所稅搞混,但其實兩者最大的差異是「課徵對象不同」,營業稅是課徵「消費者」,企業是代為繳納;營所稅課徵對象是「公司本身」,理解完之後對於後續資訊就不容易混淆了。
營所稅自 109 年度以後稅率調整為 20%,不管企業規模大小,只要是「公司」稅率都是固定的!但要是「行號」的話,營所稅的利潤就會合併到綜所稅去繳納,這時的稅率就會跟著綜所稅級距往上調漲,若是賺得多,其實課稅金額是相當可觀的!
營所稅計算方式很簡單,假設A公司賺了 100 萬,扣除掉成本、費用等支出後,所剩餘的利潤為 50 萬,此時的利潤為「稅前淨利」,當稅前淨利乘上所得稅法規定的 20% 稅率之後,得到的金額 10 萬則是本期要繳的稅額,剩餘的 40 萬則為本期淨利。
透過報表拆解營所稅計算式 ►►►損益表怎麼看?用減法觀念來看出收入分配對象
書審的全名為「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案件擴大書面審核實施要點」,又稱「擴大書審」。
當企業年度總收入(營業淨收入與非營業收入)合計在 3,000 萬以內,且帳面純益率低於擴大書審率者,即為擴大書審適用對象。
全年營業收入 3,000 萬以上的企業,就平時記載帳冊憑證先自行計算所得及繳交稅款後,提供給國稅局,以作為如實申報的依據。
根據《營利事業委託會計師查核簽證申報所得稅辦法》,部分企業因為規模較大或行業性質特殊,政府規定必須請會計師查核簽證,才能完成營所稅的申報流程。
以下這 5 種情況,就屬於需要會計師簽證的對象:
概念上所得額、同業利潤標準和「擴大書審」很像,都是用政府公布的行業利潤標準來估算利潤再課稅。
每年申報營所稅時,企業主都會格外痛苦,因為不僅是要繳自己的綜所稅,連帶著公司的營所稅也要一同繳納,若是申報不完全,後續也可能面臨國稅局的詢問,因此誠實報稅是每個企業主必須要做好的事情。
財報雲協助企業主妥善做好帳務管理,有完整的帳務可以免於被國稅局日後詢問,在報稅時也能清楚知道公司的收支,和會計師核對時也有資料可以佐證,省時、省力更加輕鬆。
延伸閱讀 ►►►營業稅、營所稅是什麼?要繳多少?繳稅之前必看!
Latest News
會計師專欄
財會新知
財會新知
財會新知
追蹤財報雲,給你最新的財務知識和品牌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