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會新知
財會新知
擴大書審制度下的兩套帳風險與會計人員挑戰
快速跳轉目錄
在擴大書審的制度下每年度需繳納的營所稅計算=(營業收入淨額+非營業收益)× 擴大書審純益率 × 營所稅率,雖然使用擴大書審方式申報,不管公司是否有盈餘,都需繳稅,但因申報簡便以及該申報方式並非能如實反應公司經營狀況,而造成可以節稅的空間,也因此全台灣多數的中小企業多委由會計師(記帳士)事務所以此作為主要申報方式。
近期的兩則新聞「會計系畢業的薪水比保全少」以及「某網紅員工利用AB合約獲取不當利益」,看似毫無關聯的兩則新聞但卻又有一點點的關係,而在我假日時看到黃秋凌會計師的YT頻道(大老闆小常識),其中兩段影片「擴大書審別亂用!小心查稅查不完」以及「兩套帳壞處多,小心國稅局找上門!」讓我心中有終於有得到解答的感覺。
因書審制度造成的兩套帳問題
許多公司也因書審申報方式,在委任的會計師(記帳士)事務所的外帳以及為了檢視公司實際營運狀況的內帳,而有了所謂的兩套帳。
但在財政部擴大書面審核實施要點中有記載到「依規定設置帳簿記載並取得、給與及保存憑證,其帳載結算事項,並依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二條第二項規定自行依法調整,調整後之純益率如高於本要點之純益率,應依較高之純益率申報繳納稅款,否則稅捐稽徵機關於書面審核時,對不合規定部分仍不予認列。」
因此縱使目前營業主普遍觀念上認為我每年都有繳稅(保護費),被補稅、罰稅的風險很低,這想法跟觀念的需要很大的調整了。
兩套帳延伸的稅務問題 ►►► 公司記帳還在做內外帳?那些會計不會告訴你的事
書審申報帶來的影響
會計人員
因書審申報方式,在事務所從業的會計人員,多以收集憑證的資訊來做申報以及記帳,相對該記帳方式是無法完全體現公司營運狀況,能提供予業主的價值僅在完成例行報稅作業,造成普遍業主都以比價的方式來選擇事務所。
而在事務所從業的會計人員就會執行著低價且多量(家數)的記帳工作,相對所獲取的薪資報酬,在初期有學習成本的狀況之下,薪資水準當然有可能較其他職業為低。
公司
為了符合書審申報,必須在年營業額三千萬以下而多設立公司分散營收,但也因此有可能多了讓員工舞弊的機會風險。
另外在實施要點規定「公司仍須設置帳簿記載並取得、給與及保存憑證」,因此強烈建議公司在設立之後要花時間去了解相關帳務與法規規範,千萬不要覺得困難或者認為非本科系就不去了解記帳及稅務相關風險。為了穩定且長久的獲利,與合作的會計師(記帳士)討論配合,讓公司以一套帳的基礎向上發展,雖然會有相對的投入成本,但這是最值得投資的項目。
其他人也在看 ►►► 營所稅怎麼報?如何計算?重點一次看得懂!
財報雲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莊皓翔
經歷
- 財報雲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 宏研有限公司 負責人
- SIC 天使投資人
- 宏策投資有限公司 總經理特助
- 兆赫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財務處經理
- 地壹創媒股份有限公司(電商瘋狂賣客)負責人
-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經理
Latest News
最新文章
-
公司隨著時間成長至一定規模時,為了更清楚未來一年的營業目標及因應未知風險,通常會開始進行預算目標規劃,讓各部門可以清楚瞭解新的一年明確的公司年度目標,使各部門可以提早做工作規劃,如新產品設計、生產及採購規劃、庫存管控,使公司整體營運更有效率。
-
財會新知
2025扣繳規定一次看!預扣所得稅、扣繳憑單是什麼?公司報稅攻略
大家在每年五月報稅季之前,都會拿到一張扣繳憑單,上面會記錄著去年的收入,不僅可以用來報稅,有貸款需求時也能做為財力證明。然而這張扣繳憑單是如何誕生的呢?其實是公司在每年一月底之前會幫所得人(也就是員工)完成「扣繳」作業,對於新手老闆來說,這詞彙不免感到很陌生。以下將深入解析「扣繳」的各項規定,提供公司最詳細的申報攻略。 -
財會新知
金融資產是什麼?持有其他公司股權要注意這「五件事」
公司在持有其他公司股權時,會計上應如何認列?要歸類於金融資產呢?還是權益法投資? 一開始購買股權的手續費,在會計上該如何處理?財務報表上與現金流量會有甚麼影響?是否會有隱藏的稅務負擔呢? -
財會新知
2025營業稅起徵點調漲!企業必知經營懶人包
最近的稅務重大消息就是「2025營業稅起徵點調漲」,自明年1月1日起,銷售貨物業別起徵點從每月銷售8萬元調高至10萬元;銷售勞務業別起徵點從每月銷售額4萬元調高至5萬元,預估約12萬家營業人受惠。睽違17年的首次調整,讓不少老闆都相當震驚。看似能為小店家帶來一些喘息空間,實則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的大環境下,小店家需面對的稅務壓力完全不比調漲前簡單。這代表著老闆仍是要謹慎評估經營狀況,並且採取對應措施。
訂閱財報雲
追蹤財報雲,給你最新的財務知識和品牌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