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會新知

【2025公司報稅懶人包】公司、行號必報什麼稅?對象、計算方式、時程一次看懂!

【2025公司報稅懶人包】公司、行號必報什麼稅?對象、計算方式、時程一次看懂!

Share

快速跳轉目錄

    2025 公司報稅有哪些?公司、行號報稅差異在哪?本篇將帶你了解營業稅、營所稅、暫繳、扣繳、二代健保與未分配盈餘稅的報稅門檻、計算方式,並附上完整報稅時程表與罰則整理!

    一、公司、行號申報哪些稅?對象快速對照總整理

    不同型態的事業體(公司、行號)在稅務申報上也略有差異。以下整理常見的報稅項目,幫助你快速對應自身狀況,清楚掌握應申報的各項稅種!

    (一)公司必報稅種與申報重點

    • 營業稅:公司須開立發票,並於單數月(1、3、5、7、9、11 月)代消費者繳納 5% 的營業稅。
    • 營所稅:每年 5 月底(2025 年延長至 6 月底)申報前一年度所得並課徵 20% 營所稅。
    • 扣繳申報:只要你的公司或行號有「付錢給個人」,就可能會涉及「扣繳申報」,例如:薪資、租金、獎金等等。
      • 扣:在付款時,先從對方的收入中扣掉一筆稅金
      • 繳:把這筆稅交給國稅局
      • 申報:定期申報這些扣繳資料
    • 二代健保:除費率 5.17% 的一般保費外,另外針對給付金額高於投保金額的部分與其他六類所得,收取 2.11% 費率的補充保費,於給付後次個月繳納。
    • 暫繳申報:每年 9 月依上個年度的應納營所稅,預先暫繳二分之一給國稅局。
    • 未分配盈餘:每年 5 月按當年度未分配盈餘加徵 5% 的營所稅。
    • 其他稅捐:印花稅、地價稅、土地增值稅、房屋稅、契稅、使用牌照稅等,依自身情況申報繳納。

    (二)行號必報稅種與申報重點

    • 營業稅:與公司相同繳納 5% 的營業稅,但可申請小規模營業人,可免開立發票並適用 1% 的營業稅。
    • 綜所稅:行號不適用營所稅,營業所得將併入負責人個人綜所稅繳納。
    • 扣繳申報:與公司相同。
    • 二代健保:與公司相同。

    (三)一張表看懂公司、行號報稅差異

    公司、行號繳納稅種對照表
    ▲ 上圖為公司、行號繳納稅種對照表

    二、公司報稅流程:每年報稅時程重點與行事曆

    公司稅務項目多,每種稅務的申報時間也不盡相同。
    不過只要掌握好固定的報稅時程,就能有效避免漏報、罰鍰或利息損失,讓稅務管理更有條理!

    (一)公司報稅流程與時間軸總覽

    以下為常見稅種與申報時間整理,可依自身情況按時申報與繳納:

    • 營業稅:單數月(1、3、5、7、9、11月)15 日前
    • 營所稅:每年 5 月底前(2025 年延長至 6 月底)
    • 扣繳申報:
      • 扣:每月支付薪資、租金、獎金時。
      • 繳:每月 10 日前需繳納前一個月的扣繳稅款。
      • 申報:每年 1 月底前申報(遇連續 3 日以上假日,順延至 2 月 5 日)。
    • 二代健保:給付的次月月底前
    • 暫繳申報:每年 9 月底前
    • 未分配盈餘稅:每年 5 月底前(2025 年延長至 6 月底)

    (二)2025公司報稅行事曆:全年稅務時程表

    時間稅種
    1/1~1/10前月的扣繳稅款繳納(去年 12 月)
    1/1~1/15營業稅
    1/1~1/31扣繳申報
    2/1~2/10前月的扣繳稅款繳納(1 月)
    3/1~3/10前月的扣繳稅款繳納(2 月)
    3/1~3/15營業稅
    4/1~4/10前月的扣繳稅款繳納(3 月)
    5/1~5/10前月的扣繳稅款繳納(4 月)
    5/1~5/15營業稅
    5/1~5/31(2025 年延長至 6 月底)營所稅
    5/1~5/31(2025 年延長至 6 月底)未分配盈餘稅
    6/1~6/10前月的扣繳稅款繳納(5 月)
    7/1~7/10前月的扣繳稅款繳納(6 月)
    7/1~7/15營業稅
    8/1~8/10前月的扣繳稅款繳納(7 月)
    9/1~9/10前月的扣繳稅款繳納(8 月)
    9/1~9/30暫繳申報
    9/1~9/15營業稅
    10/1~10/10前月的扣繳稅款繳納(9 月)
    11/1~11/10前月的扣繳稅款繳納(10 月)
    11/1~11/15營業稅
    12/1~12/10前月的扣繳稅款繳納(11 月)

    三、常見報稅項目全攻略:6 大稅務對象、計算一次搞懂

    (一)營業稅申報

    營業稅的全名是「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當企業販售貨物或勞務時,需代替政府向「消費者」收取營業稅,並於申報期內繳納至國稅局。
    也就是說,企業在訂價時應加上稅金,不然等於自行吸收稅金成本喔!

    1. 營業稅申報門檻、申報對象

    只要符合以下任一條件,就需要辦理營業稅申報並繳納:

    • 銷售貨物:每月營業額達 10 萬元
    • 銷售勞務:每月營業額達 8 萬元

    2. 營業稅稅率與計算公式:加值型、非加值型

    營業稅分為「加值型營業稅」與「非加值型營業稅」。

    a. 加值型營業稅

    • 適用對象:多數企業
    • 稅率:5%
    • 計算公式:銷項稅額 - 進項稅額 = 應納(溢付)稅額

    b. 非加值型營業稅

    • 適用對象:小規模營業人、某些特定行業
    • 稅率:依照產業有所不同,由 0.1% 到 25% 不等
    • 計算公式:銷售額 × 稅率 = 應納稅額
    行業稅率
    農產品批發市場承銷人銷售農產品的小規模營業人0.1%
    小規模營業人
    財政部規定免申報銷售額的營業人
    保險業再保費收入
    1%
    金融保險業專屬本業
    (只有銀行保險業才能經營)
    2%
    金融保險業本業收入、非本業收入5%
    夜總會、有娛樂節目的餐飲店15%
    酒家
    有陪侍服務的茶室、咖啡廳、酒吧
    25%
    ▲ 上表為各行業適用的非加值型營業稅稅率

    了解自己的稅率後,可至營業稅試算網站進行計算。

    使用「財報雲」自動計算營業稅,一鍵匯出 401 申報書!

    (二)營所稅申報

    營所稅全名為「營利事業所得稅」,針對公司的營利所得課徵 20% 的稅率。
    容易搞錯的是,營所稅不是對營業收入課稅,而是對收入扣除成本、費用後的「純益」做課稅。

    1. 營所稅申報門檻與起徵點

    根據《所得稅法》第 5 條,營業稅的起徵點為課稅所得額 12 萬元,不同所得額也有不同計算方式。

    課稅所得額 =(本業收入 + 非本業收入)-(營業成本 + 營業費用)

    下表為各行業適用的非加值型營業稅稅率:

    課稅所得額應納稅額
    12 萬元以下免稅
    12 萬元至 20 萬元(課稅所得額 - 12 萬元)× 50%
    超過 20 萬元課稅所得額 × 20%

    2. 營所稅怎麼算?計算公式與課稅所得

    當課稅所得額超過20萬時,營所稅計算公式如下:

    課稅所得額 =(本業收入 + 非本業收入)-(營業成本 + 營業費用)
    課稅所得額 × 營所稅稅率(20%)= 應納稅額

    想了解營業稅與營所稅的詳細介紹?
    延伸閱讀 ►►► 營業稅、營所稅是什麼?要繳多少?繳稅之前必看!(2025稅率更新)

    3. 行號報稅:綜所稅申報

    行號不像公司需要繳納營所稅,而是將營業所得併入負責人的個人綜合所得稅繳納,適用綜所稅率 5%~40% 累進稅率。

    a. 綜所稅累進稅率、級距
    累進稅率為收入越高、稅率就越高,但超過的部分才會適用到下個級距的稅率,而不是整筆所得淨額都用較高的稅率計算。
    你可能會想問:「為什麼會有累進稅率?不是收入越高就繳越多稅嗎?」,其實這是為了避免「差一塊錢多繳很多稅」的情況喔!

    可以查詢國稅局網站,了解最新的綜所稅累進稅率。

    級距 綜合所得淨額 (乘以)稅率 (減去)累進差額
    1 0~590,000 5% 0
    2 590,001~1,330,000 12% 41,300
    3 1,330,001~2,660,000 20% 147,700
    4 2,660,001~4,980,000 30% 413,700
    5 4,980,001以上 40% 911,700
    ▲ 上表為 114 年度綜所稅累進稅率表

    b. 綜所稅怎麼算?計算公式、舉例說明

    綜所稅應納稅額 = 所得淨額 × 適用稅率 - 累進差額

    (1)舉例說明
    假設 A 今年的所得淨額為 60 萬元,計算公式為:
    59 萬 × 5% + 1 萬 × 12%
    = 59 萬 ×(12% - 7%)+ 1 萬 × 12%
    = 60 萬 × 12% - 59 萬 × 7%
    60 萬 × 12% - 41300(累進差額)→ 綜所稅計算公式
    = 30,700 元

    (2)舉例說明
    同理如果 A 今年的所得淨額為 70 萬元,計算公式為:
    59 萬 × 5% + 11 萬 × 12%
    = 59 萬 ×(12% - 7%)+ 11 萬 × 12%
    = 70 萬 × 12% - 59 萬 × 7%
    70 萬 × 12% - 41300(累進差額)→ 綜所稅計算公式
    = 42700 元

    因此只要找到自己的所得級距,將所得淨額直接套用公式計算,就能快速算出應納的綜所稅金額囉!

    c. 綜所稅申報方式
    一般行號與小規模營業人報稅方式有所不同。

    • 一般行號:開立發票,雖然不用繳營所稅,但還是要填寫申報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書申報。
    • 小規模營業人:開立收據,不需填寫營所稅結算申報書做申報。

    💡注意:若個人收入高,相對綜所稅稅率也會高(可能高於開公司),可以依個人收入狀況評估哪一種方案最省錢喔!

    (三)暫繳申報

    暫繳申報是指營利事業在每年 9 月需要預先繳納一部分營所稅,避免報稅時一次繳納增加財務負擔。
    如 5 月報稅時暫繳有剩餘,可用來抵上一年度未分配盈餘加徵的稅額或退還喔!

    1. 暫繳申報對象與免辦條件

    公司通常需辦理暫繳申報,除非符合下列條件,才免辦暫繳申報喔!

    • 暫繳稅額在新臺幣 2,000 元以下
    • 在我國境內無固定營業場所的公司
    • 獨資、合夥的行號、小規模營業人
    • 免繳營所稅的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所得稅無應納稅額者
    • 營所稅無應納稅額
    • 本年度新開業者
    • 有解散、廢止、合併或轉讓情事,應辦理當期決算申報者。

    2. 暫繳怎麼算?一般暫繳、試算暫繳計算公式

    根據《所得稅法》第 67 條,暫繳的計算方式分為一般暫繳與試算暫繳。

    a. 一般暫繳
    按照上個年度的應納營所稅額的二分之一為暫繳稅額,以下為暫繳公式:

    暫繳稅額 = 應納營所稅額 × 1/2 

    b. 試算暫繳
    當公司遇到營業額及獲利均大幅下降,財務較吃緊時,會採用試算暫繳方式來減輕公司的負擔。
    以當年度前六個月的營業收入總額,試算其前半年的營業所得額,按當年度營所稅率計算暫繳稅額。

    📌 誰可以用?
    不是所有公司都能適用,必須符合這些條件:
    (1)帳務有確實記帳、憑證齊全
    (2)有請會計師查核並開立簽證報告(這就是所謂的「暫繳簽證」)

    (四)扣繳申報

    扣繳申報與暫繳申報相似,是政府為了避免企業在年度申報所得稅時,一次繳很多稅負擔大,所以規定由事業、機關、團體或學校等本身(113 年修法後,扣繳義務人改為法人主體)預先扣繳一部份所得給國稅局,待明年報稅時再進行多退少補。
    所以扣繳並不會讓企業多繳稅,只是預先幫員工代繳所得稅喔!

    1. 我要扣繳嗎?薪資扣繳門檻

    根據《所得稅法》第 88 條規定,企業在給付下列所得時,應負扣繳義務:

    • 薪資
    • 利息、租金、佣金、權利金
    • 競賽與中獎的獎金
    • 退休金、資遣費、退職金、離職金、終身俸、檢舉獎金等等

    在給付薪資時,對於居住者與非居住者的起扣點又有所不同,因此我們要先了解居住者與非居住者是什麼,再來看扣繳門檻喔!下列為居住者與非居住者的定義:

    • 居住者:為「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需在中華民國境內設有戶籍,且於一課稅年度居住合計滿 31 天者;或無戶籍但在境內居住合計滿 183 天者。
    • 非居住者:為「非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在一課稅年度於境內居住未滿 183 天者。

    以下為居住者與非居住者的起扣點:

    a. 居住者起扣點

    • 有填寫免稅額申請表:每月薪資超過 88,501 元(114 年度)時,才需要辦理扣繳。
      實際要扣多少稅,會根據配偶及受扶養親屬人數而有所不同,可參考財政部薪資所得扣繳稅額表,對照應繳納金額。
    • 無填寫免稅額申請表:當員工每月薪資超過 40,020 元,就要開始扣繳。(因每月扣繳稅額超過 2,000 元應扣繳,計算公式:2,001 ÷ 扣繳稅率 5% = 40,020 )

    如何填寫免稅額申請表?可至財政部下載薪資受領人免稅額申報表

    b. 非居住者起扣點
    每月薪資 42,885 元(114 年度每月基本工資 1.5 倍)以下者需繳納 6%,以上者繳納 18%。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兩者未達起扣點都仍應填報免扣繳憑單,才不會受罰喔!

    2. 扣繳稅率總整理

    下表為各類所得扣繳率(114 年):

    所得類別居住者非居住者
    薪資(一) 5%
    (二) 按薪資所得扣繳稅額表(114 年起扣金額 88,501元)
    (一) 6%(全月薪資總額在基本工資 28,590 元 1.5 倍以下者 )
    (二) 18%
    執行業務所得10%20%
    租金10%20%
    佣金10%20%
    股利21%
    利息10%20%
    權利金10%20%
    競賽、中獎獎金10%20%
    退職所得減除定額免稅後按 6% 扣繳減除定額免稅後按 18% 扣繳

    每年一月扣繳申報總是很頭痛嗎?過去一整年的薪資、勞報單追蹤計算困難,總要一筆一筆撈資料算清楚才不會出錯!
    平時使用財報雲系統發薪水、線上開立勞報單,將所有紀錄雲端存檔,每年一月扣繳申報可直接匯出,再也不用苦惱啦!

    「財報雲」自動算薪水,一鍵匯出扣繳證明!

    3. 扣繳憑單是什麼?需要填發嗎?

    扣繳憑單是公司幫員工扣繳所得稅後,用來提供給國稅局與員工本人,作為扣繳金額證明,不僅協助員工核對扣繳金額,也常被用來作為財力證明。
    因應環保,扣繳憑單「原則免填發,例外予以填發」,雖然公司沒有強制規定需主動提供扣繳憑單給員工,但若員工提出申請,公司不得拒絕。
    如未收到扣繳憑單,也可以線上申請「個人所得清單」確認去年收入。
    延伸閱讀 ►►► 2025扣繳規定一次看!預扣所得稅、扣繳憑單是什麼?公司報稅攻略

    (五)二代健保

    自 2013 年起,政府為解決健保入不敷出的問題,修法實施「二代健保」。
    二代健保又分為兩部分:一般保費與補充保費。

    二代健保 = 一般保費(費率 5.17%)+ 補充保費(費率 2.11%)

    除了原本就需要繳納的一般保費,針對「給付金額高於投保金額的部分」,以及以下六種收入類型,額外加收補充保費。
    並規定由投保單位(如公司、行號)代為扣繳繳納,於一月底前完成扣繳申報。

    1.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誰要繳?門檻、上限

    補充保費適用於以下兩種對象:投保單位(公司、行號)與保險對象(個人)。

    a. 投保單位(公司、行號)
    《健保法》第 34 條規定,每月支付薪資所得總額 > 受僱員工當月投保金額總額,需對超出部分繳納補充保費。

    b. 保險對象(個人)
    當個人有以下六種收入時,達到起扣門檻就需繳納補充保費:

    收入類型繳納門檻上限
    全年累計超過當月投保金額 4 倍獎金超過投保金額 4 倍的部分最高 1000 萬
    兼職薪資所得單次給付達基本工資(114 年為 28,590 元)最高 1000 萬
    執行業務收入單次給付 2 萬起扣最高 1000 萬
    股利所得單次給付 2 萬起扣最高 1000 萬
    利息所得單次給付 2 萬起扣最高 1000 萬
    租金收入單次給付 2 萬起扣最高 1000 萬
    ▲ 上表為六大收入類型的補充保費起扣門檻

    為照顧弱勢民眾,中低收入戶、弱勢兒童、身心障礙者等等,以上最後四類所得(執行業務、股利、利息、租金)單次給付未達基本工資(114 年為 28,590 元)免扣取。

    2.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怎麼算?計算公式

    一般保費與補充保費的計算方式有所不同。

    a. 一般保費計算公式 

    一般保費 = 投保薪資 x 60%(雇主負擔)× 一般保費率(5.17%) ×(1 + 平均眷口數)(113 年起調整平均眷口數為 0.56 人)

    b. 補充保費計算公式

    (1)公司、行號補充保費 =(每月支付薪資所得總額 - 受僱員工當月投保金額總額)× 補充保費率(2.11%)

    (2)個人六類所得補充保費 = 達起扣門檻金額 × 補充保費率(2.11%)

    3. 舉例說明

    A 公司於 2025 年 1 月支付員工薪資總額 1,200,000 元,當月受僱者投保金總額 1,000,000 元。

    應納補充保費 =(1,200,000 - 1,000,000)× 2.11% = 4,220

    A 公司應於 2 月底前向健保署繳納補充保險費 4,220 元。

    (六)未分配盈餘稅

    未分配盈餘稅是針對公司結算後未分配給股東的盈餘做課稅,也是為了防止保留盈餘,讓大股東規避稅負。

    1. 未分配盈餘是什麼?計算方式?

    未分配盈餘為企業當年度稅後賺的錢(淨利),扣掉以下幾項後的剩餘金額:

    1. 彌補以往年度累積虧損及次一年度經查核的虧損
    2. 已分配的股利或盈餘(分配日須在所得年度次一會計年度結束前)
    3. 依法提列的法定盈餘公積、合作社公積金及公益金
    4. 依法律或條約規定需提列的償債基金或分配有限制的部分
    5. 主管機關命令提列的特別盈餘公積或限制分配部分
    6. 稅後純益轉為資本公積者
    7. 本期稅後淨利以外純損項目
    8. 其他經財政部核准的項目

    前述第2至6項,必須在所得年度的次一會計年度結束前已實際發生,才可列為減除項。

    2. 未分配盈餘稅怎麼計算?稅率、公式

    公司依照當年度未分配盈餘加徵 5%(自107年度調整)營所稅,計算公式如下:

    未分配盈餘稅 = 未分配盈餘 × 5% 

    四、報漏怎麼辦?6 大稅種罰則總整理

    1. 營業稅罰則

    • 每逾 2 日:加徵應納稅額 1% 滯報金,最低新臺幣 1,200 元、最高 12,000 元。
    • 逾期 30 日:加徵應納稅額 30% 怠報金,最低新臺幣 3,000 元、最高 30,000 元。
    • 無應納稅額:滯報金 1,200 元、怠報金 3,000 元。

    2. 營所稅罰則

    • 收到滯報通知書後 15 日內補辦:加徵應納稅額 10% 滯報金,最低新台幣 1,500 元、最高 30,000 元。
    • 收到滯報通知書仍未補辦:加徵應納稅額的 20% 怠報金,最低新台幣 4,500 元、最高 90,000 元。
    • 事後查出仍有漏報稅額:補徵部分可再處 3 倍以下罰鍰。

    3. 暫繳申報罰則

    • 逾期 9 月底,但在 10 月底前補繳:自 10 月 1 日起到實際繳清為止,依照郵局一年期定存利率來每天算利息,一併繳給國稅局。
    • 逾期超過 10 月:國稅局會在 11 月初主動開單,根據應繳的暫繳稅額再加上一個月的利息,寄出「暫繳稅額核定通知書」,通知在15 天內繳清。

    4. 扣繳申報罰則

    a. 扣繳稅款逾期繳納

    • 每逾 3 日:加徵應納稅額 1% 滯納金。
    • 逾 30 日仍未繳納:稽徵機關將依法移送強制執行。

    b. 扣繳憑單逾期填報或填發

    • 逾期但自動申報或填發者:按扣繳稅額處 10% 罰鍰,最低新臺幣 750 元、最高 10,000 元,得減半處罰。
    • 經限期責令補報或填發:最低新臺幣 1,500 元、最高 20,000 元罰鍰。
    • 經限期責令補報或填發仍未執行:最低新臺幣 3,000 元、最高 45,000 元罰鍰。

    5. 二代健保罰則

    • 逾寬限期(15 日)仍未繳納:每逾 1 日加徵應繳保費 0.1% 的滯納金,滯納金最高為應納保費 15%。
    • 扣費義務人未扣繳補充保險費:限期補繳,並按應扣繳金額處 1 倍罰鍰;未於限期內補繳,處 3 倍罰鍰。

    6. 未分配盈餘稅罰則

    • 逾期申報但限期內補辦申報者:加徵應納稅額 10% 滯報金,最低 1,500 元、最高 30,000 元。
    • 經限期通知仍未補辦者:加徵應納稅額 20% 怠報金,最低 4,500 元、最高 90,000 元。
    • 核定應補徵金額在 300 元以下者:得免另徵滯報金或怠報金。

    五、報稅前準備:這些工具讓你不漏報、不被罰

    (一)報稅前資料整理清單

    報稅前需要準備的資料很多,以下列舉幾個常見的準備項目,快速掌握準備方向。

    1. 營業稅準備文件

    • 營業人銷售額與稅額申報書(401、403、404)
    • 營業稅繳款書
    • 統一發票明細表
    • 退抵稅款相關文件

    詳情可參考營業稅應附書表了解相關規定。

    2. 營所稅準備文件

    • 營利事業所得稅結(決)算申報書
    • 資產負債表
    • 營業成本明細表

    詳情可參考營所稅結算申報專區了解相關規定。

    3. 暫繳申報準備文件

    • 暫繳稅額申報書
    • 以前年度尚未抵減之各項投資抵減稅額文件

    詳情可參考營利事業所得稅應附書表了解相關規定。

    4. 扣繳申報準備文件

    • 各類所得扣(免)繳憑單
    • 股利憑單

    詳情可參考扣繳申報專區了解相關規定。

    5. 二代健保準備文件

    • 補充保險費繳款書
    • 扣繳明細申報資料

    詳情可參考二代健保補充保險費繳款書列印管道了解相關規定。

    6. 未分配盈餘稅準備文件

    • 結算申報書
    • 未分配盈餘申報書
    • 未分配盈餘相關證明文件

    詳情可參考營利事業所得稅應附書表了解相關規定。

    (二)推薦工具:財報雲如何幫助你快速完成申報

    以上就是公司與行號每年需要申報的稅務囉!別忘了注意各項稅務申報時間,避免逾期漏報而受罰。

    想讓報稅更輕鬆?使用【財報雲】協助日常記帳、整理每月憑證,與一鍵掌握即時財務資訊,還能一鍵匯出 401 申報檔扣繳申報檔,讓公司報稅更輕鬆又省力!

    立即註冊「財報雲」,讓你報稅更輕鬆!

    GIF01
    財報雲2025新LOGO 2

    雲端 AI 記帳與營運報表產生工具

    免費試用
    財報雲2025新LOGO 2

    關於財報雲

    中小企業 AI 記帳系統第一品牌,零會計基礎也能輕鬆上手,助您提升效率,聚焦創造更多商業價值。

    Latest News

    最新文章

    • 【2025公司報稅懶人包】公司、行號必報什麼稅?對象、計算方式、時程一次看懂!

      財會新知

      【2025公司報稅懶人包】公司、行號必報什麼稅?對象、計算方式、時程一次看懂!

      2025 公司報稅有哪些?公司、行號報稅差異在哪?本篇將帶你了解營業稅、營所稅、暫繳、扣繳、二代健保與未分配盈餘稅的報稅門檻、計算方式,並附上完整報稅時程表與罰則整理!
    • 營業成本是什麼?和營業費用有什麼不同?定義、實例與差異大整理!

      財會新知

      營業成本是什麼?和營業費用有什麼不同?定義、實例與差異大整理!

      營業成本是什麼?與營業費用的差異為何?本文整理營業成本定義、實例,以及毛利、營業利益率等相關常用公式解析,帶你一次看懂差異與計算方法。管理營業成本推薦用「財報雲」,損益表自動生成、數據一目了然!
    • 營業費用是什麼?營業費用怎麼看?三大費用分類+相關必學公式一次看懂!

      財會新知

      營業費用是什麼?營業費用怎麼看?三大費用分類+相關必學公式一次看懂!

      營業費用是什麼?營業費用怎麼看?常聽到的管銷費用又是什麼意思?本文整理營業費用定義、分類與重要計算公式。推薦用「財報雲」雲端記帳系統,自動分類費用類別,並同步生成損益表,讓老闆秒懂公司財務狀況!
    • 資產負債表怎麼看?1分鐘帶你搞懂「股東權益」!

      財會新知

      資產負債表怎麼看?1分鐘帶你搞懂「股東權益」!

      資產負債表中的股東權益是什麼?股東權益怎麼算?ROE和EPS又有什麼差別?本篇帶你一次搞懂股東權益的組成、公式與實例計算,並說明股東權益的分析方式及相關指標。一鍵產出資產負債表,推薦雲端記帳工具「財報雲」!

    訂閱財報雲

    追蹤財報雲,給你最新的財務知識和品牌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