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必讀
創業必讀
損益表是什麼?要怎麼製作?本篇將介紹3大報表之一「損益表」!損益表格式包含9大會計項目,我們將逐一介紹並說明計算公式,也會解答損益表常見問題,並教你損益表怎麼做。實用的線上記帳軟體推薦「財報雲」!
損益表(Profit and Loss Statement,簡稱 P&L)是企業核心報表之一,和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並列為 3 大財務報表。損益表能呈現出一間公司在特定期間內(通常是 1 個月或 1 季)的營收、成本、營業費用、稅後淨利等數據,反映出「經營成果」。
簡單來說,損益表意思就是營業的損(虧損)和益(利益),每個數字都代表著經營成效,只要透過這份報表就能得知公司到底是賺還是賠,同時,也是企業制定經營決策的重要依據,能幫助老闆、管理層、投資者、會計師了解公司的經營狀況,進而調整策略並評估風險。
損益表是由 9 大會計科目及數據所組成的報表,每一個項目都代表不同層面的經營活動與財務表現。以下將逐一介紹損益表項目,包含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毛利、營業費用、營業利益、業外收支、稅前淨利、所得稅、稅後淨利,並說明計算公式與查看重點!
「營業收入」又稱為營業額或營收,是指公司在特定期間內,透過販售產品或提供勞務所產生的收入總額,為損益表中的第 1 項數字,能夠用來評估公司販售的商品在市場上的表現和業務規模。
「營業成本」是公司為了獲得營業收入而直接投入的必要成本,可再細分為固定成本及變動成本 :
計算公式:營業毛利=營業收入-營業成本 |
「營業毛利」是將公司營業收入扣除營業成本後的數字,也代表公司目前還剩多少錢能夠運用。營業毛利越高,代表產品的利潤空間越大。
不過需留意,單看「營業毛利」通常難以判斷公司的營運好壞,必須將「營業收入」考慮進來,並計算出毛利率(營業毛利 ÷ 營業收入),才能看出公司產品本身的獲利能力強不強。
舉例來說,A 公司和 B 公司的營業毛利都是 10 萬,看起來賺錢能力差不多,但若 A 公司營收為 20 萬、B 公司為 100 萬,其實 A 公司「毛利率」較高,產品獲利能力較強。
「營業費用」是指企業維持日常運作所支出的間接費用。這些費用不會直接投入於商品製造,但仍是公司必要的支出,例如,廣告銷售費、管理層及行政人員薪資、研發費、交際費、職工福利、辦公室水電費、文具費等。
計算公式:營業利益=營業毛利-營業費用 |
「營業利益」是指企業從製作產品到將產品銷售出去所獲得的利潤,計算方式是將營業毛利扣除營業費用,也代表著企業靠「本業」賺取的利潤。如果數字為正就稱為「營業利益」,表示公司本業有賺錢;如果數字為負則為「營業損失」,表示核心業務是虧錢的。
由於營業利益還沒有扣除利息和所得稅,因此也被稱為稅前息前利潤(EBIT)。
「業外收支」代表企業在「非本業」活動中產生的收入及支出。雖然與核心業務無關,但也是公司整體財務狀況的一部分,同樣會影響總獲利。常見項目包含公司在銀行的利息收入、投資股票的損益、出售不動產的利益等。
計算公式:稅前淨利=營業利益+業外收支 |
「稅前淨利」是公司本業+非本業的總損益狀況,且尚未扣除「所得稅」,能夠判斷公司整體的經營績效。
需注意的是,有時公司的稅前淨利數字看似亮眼,但其實本業並不賺錢,甚至是虧損。這種情況往往是因公司處分了業外資產(如販售閒置土地、股票變現等)所產生的額外收入所致。
損益表中的「所得稅」是企業依法必須繳給政府的「營利事業所得稅」。根據《所得稅法》第 5 條,若企業的課稅所得額在 12 萬元以下可免徵;12 萬元以上則享有稅率減半優惠;超過 20 萬元則統一課徵 20% 的營所稅。
計算公式:稅後淨利=稅前淨利-所得稅 |
「稅後淨利」是損益表中的最後一項,也是報表的重點之一。代表公司扣除所有成本、費用、稅務後,真正「進到口袋」的獲利金額。
稅後淨利的數字越高,表示公司經營得越成功,獲利能力越強。同時,也會關係到每股盈餘 EPS(稅後淨利/股數),是投資人與董事會高度關注的指標之一。
以下解答損益表怎麼看、和資產負債表的差異以及編製頻率,幫助你更了解損益表的內容!
損益表可以看出你的公司在一定期間內的獲利能力,可以著重於以下幾個重點:
損益表、資產負債表都是企業重要的財務報表,能夠分別揭露企業不同層面的經營狀況。以下用表格帶你快速掌握差異!
損益表 | 資產負債表 | |
目的 | 衡量公司的經營成果、獲利能力 | 確認公司目前的財務狀況,並了解資金來源及運用 |
期間 | 特定區間 | 當下狀態 |
項目 | 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毛利、營業費用、營業利益、業外收支、稅前淨利、所得稅、稅後淨利 | 資產、負債、股東權益 |
想全面掌握公司的營運狀態,必須同時觀察損益表和資產負債表。例如,資產負債表顯示公司的負債比重偏高,而損益表的利息費用也逐季上升,就代表公司可能過度依賴借貸,需特別注意現金流與償還債務的能力。
建議公司每年至少製作一次損益表,定期優化內部管理與經營決策。常見編製週期參考如下:
「財報雲」線上記帳軟體,損益表隨選隨看不用等!
想自己製作損益表,卻搞不清楚會計科目、對格式不熟悉嗎?別擔心!只要日常記帳到位,財報雲線上記帳軟體就會自動幫你生成損益表,完全不需要手動編排!
製作損益表的第一步,就是要有完整、正確的帳務資料!建議平時就養成記帳習慣,將所有交易紀錄分類清楚,避免遺漏。
使用財報雲線上記帳軟體只需拍照或上傳檔案,即可辨識並抓取憑證內容,由 AI 推薦會計科目,所有過去人工資料登打都交給系統自動完成。使用者只要在系統中選擇資金帳戶,壓上收付狀態與日期,即可完成日常記帳。
完成記帳後,系統會自動將資料匯入至損益表欄位。只要進入財報雲系統點選左側「我的報表」進入「損益表」,於上方「選擇時間範圍或比較類型」調整報表日期、比較區間(如季對季、月對月),即可快速產出所需的報表版本。
如果想針對特定條件製作損益表,只要根據需求在畫面上方選擇「標籤、部門、專案」,並按下查詢,系統就會顯示出符合條件的損益表內容,讓你精準掌握不同單位、專案的獲利能力。
當損益表產出後,只需點擊右上角的「匯出檔案」,系統就會立即產出 Excel 檔案,完全不需耗時等待,讓你能立即進行分析、歸檔或和同仁分享,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財報雲的損益表內容完整又即時,且符合會計原則,欄位包含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費用、本期淨利等,再也不用手動計算或等待會計師提供,隨時想看就看!
使用「財報雲」除了損益表,5 大營運報表也能一鍵生成,助你掌握現金流!
想要全面掌握公司營運狀況,一張損益表是不夠的!推薦你使用功能強大的「財報雲」線上記帳軟體,幫你自動生成多種核心財務報表,讓報表不再只是一張「成績單」,而是智慧經營的重要工具!
📒 延伸閱讀:報表是什麼?財務報表、營運報表有什麼不同?一次搞懂公司常用報表! | 財報雲部落格
使用財報雲,你不必被動等待事務所提供報表,而是能隨時隨地登入系統查閱最新的財務與經營數據,做出更即時、更精準的決策!只要平時有記帳習慣,財報雲不僅能幫你一鍵生成損益表、資產負債表,還能產出以下 5 種營運報表:
📽️ 立即觀看影片【公司沒有財務報表?自動生成五大營運報表,秒懂公司營運狀況!】,深入了解營運報表使用方式!
從記帳到生成報表,「財報雲」讓公司財務管理更高效!
Latest News
創業必讀
創業必讀
創業必讀
創業必讀
追蹤財報雲,給你最新的財務知識和品牌新資訊!